基层治理•记者走基层|沁水行④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沁水县嘉峰镇突出以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为牵引,构架“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服务集约化、产品绿色化、营销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融合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因业制宜统筹推进生态农业、文化品牌、企业服务三大板块建设,打造集体经济“新引擎”,让村级集体的“钱袋子” 鼓起来,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
在沁河古堡谷柿醋产业园内,淋醋工在忙着检查醋的发酵情况,包装工把成品打包成箱……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谷柿食醋为传统纯手工酿造,属山西省沁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直接销售给线下客户,目前供不应求。”公司经理吕赵勇说。
据介绍,产业园区总投资5000万元,分两期完成。一期建设蜜醋、柿子酒、柿叶茶及其他各类柿子产品生产厂房,二期主要建设柿子种植采摘观光园区。其中一期项目已基本建成,已种植柿子树100余亩、2000多株。“项目每年能为尉迟村分红收益10万元,还带动尉迟村30—50多人就业。”在一旁的尉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洁说。
这仅仅是嘉峰镇发展生态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镇采取做优“合作社+农户+项目公司+项目园区”模式,村集体以合作社为出资人,联合农户流转归集土地入股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规模打造生态农业园区,村集体通过“保底分红+收益分红”实现增收。
目前,全镇在沁河沿岸7个山区村打造了沁森宏泉生态蔬菜产业园、沁河古堡谷柿醋产业园、晋享食品饮用水生产项目3个规模产业园项目,其中,
以七须黄花菜、紫皮蒜地域农产品为特色,建设1000亩无公害种植基地,配套冷藏储备、冷链物流设施,项目村每村年分红收益6.5万元,带动1000多户农户直接创收;
是晋城规模最大的桶装水厂,项目流转土地100亩,项目村每年土地入股收益达到130万元。
工作地点:寺河煤矿;
工作任务:环卫绿化;
薪酬标准:每天80元;
人员信息:王某某、李某某……
这是殷庄村劳务派遣登记表上记载的劳务派遣信息。
殷庄村是嘉峰镇商贸活跃村,也是“百里沁河经济带”主要沿线村,村内有寺河煤矿、诚安物流、瓦斯发电厂等企业,房屋租赁、企业务工等成了村集体和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村周边工矿企业多,尤其像寺河煤矿这样的大企业,临时用工需求量很大,但由于没有第三方的介入,企业常常招不上临时用工人员。而村民由于缺乏招工信息,找不上活。同时临时务工常常因为不签订劳务协议,结账时无法开具票据,工资结算没有保障,合法权益受到影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商立建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村党支部成员多次讨论,多方研判,决定将党支部领办红色物业公司作为抓手,由村集体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成立沁水县华商物贸有限公司,统一负责劳务派遣、房屋租赁、集体资产运营。
据了解,该公司服务集体、村民、外来人员、企业四个对象,服务内容为提供合同、出具票据、信息咨询(包括房屋租赁、用工信息等咨询)、房屋租赁、劳务派遣、日常检修、委托代办、用地协调。工作中,该村将服务建在网格上:细化村内网格至三级网格,三级网格员每人包10户,每日进行入户走访,排查上报。
商立建说:“通过规范合同、统一劳务派遣、统一价格,为企业和务工人员架起了桥梁,使企业和务工人员实现了双向增收。另外,还解决了集体资产的隐性流失问题,村集体235间房年增收可达42万元。村民也通过规范的房屋租赁,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像殷庄村一样,
潘庄村拆除违建占用土地20亩,以土地资源入股形式,引进郡宇美佳贸易广场有限公司打造煤层气服务园区,每年可增收200万元;
郭壁村整理1.5万平方米集体土地,与安保企业合建危化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在改善停车秩序、降低安全隐患基础上,每年可为集体增收8万元。
嘉峰镇辖区共有企业268个,其中大型煤炭企业5个,煤层气、发电共生企业18个。今年以来,该镇坚持把全镇域打造成驻地企业的服务市场,各村精准对接企业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培育服务项目、调度服务力量、实现服务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各自为政、混乱无序造成的企地矛盾问题,形成村集体为驻地企业服务、驻地企业为村集体增收的双赢局面。
日前,走进尉迟村,农家小院排列两侧,《小二黑结婚》的精彩图画跃然墙上,独具沁水风味的民俗文化徐徐展开。在村委会办公场所北面,一排装修别具一格的民宿特别引人注目,马洁介绍说:“那是我们村改造的民宿,共13间,餐厅5间,可容纳30人居住,80人就餐,目前,已经具备了入住条件。”
尉迟村是人民作家赵树理的故里,先后被授予“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环境优美村”“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晋城市廉政教育基地”等称号。今年,嘉峰镇牵头对全镇红色文化、古堡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在尉迟、长畛、窦庄、郭壁四个村成立“嘉合兴”联合党总支,通过活动联办、资源联享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各联盟成员在培训、文旅等方面深度对接、合作,实现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形成全镇文旅全链条、发展“一盘棋”格局。
“没有管理团队,我们就以支部领办成立树理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第三方具有专业教学资质的澜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采取入股分红形式,每年保底收益5万元,剩下的以股份形式分红。”马洁详细介绍了合作模式。
承接培训以来,尉迟村已经接待游客散客、学员3000人次,带动集体经济收入26500元,为联盟村乡贤增收讲解费用3000余元,带动村民就业50余人。
今年以来,嘉峰镇充分发掘沁河古堡群集聚优势和赵树理文化品牌优势,在推动古堡活化利用和文化旅游开发基础上,依托煤炭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煤层气企业研学实训的稳定市场,积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培训资源,在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建设特色化现场教学点,开发红色革命文化、传统历史文化课程,与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合作纳为固定课程板块,按约定比例进行收益分配。目前,镇党委以党校分校名义与蓝焰煤层气、沁和能源、晋能控股集团寺河煤矿、煤层气工业研学基地签订框架协议,4家企业每年培训人数稳定在2万人,培训投入约1800万元,现场教学点按20%可收益360万元,村均收益60万元。
“2021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规模达到5000余万元,平均每村277万元,百万元以上村占到83%,居民人均收入2.6万元,这为先行探索百里沁河共同富裕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谈到未来发展,沁水县副县长、嘉峰镇党委书记李鑫杰信心满满,将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先行优势、全域系统谋划,在镇党委统揽下,由镇级层面牵头,组织全镇18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股份制公司,紧紧围绕生态农业、文化品牌、企业服务三个板块,负责统筹整合资产资源,统筹调配市场要素,统筹规划项目运营,着眼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示范区。(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