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太行红叶网

基层治理•记者走基层|阳城行④


新闻来源:太行日报      发布时间:2022-08-19      


养蚕卖茧

单打独斗的话

吃亏的是蚕农

如何才能让农业产业

真正起到带动致富的作用

阳城县寺头乡想出了办法

通过村企“联姻”、党建联盟,让七个村的党支部和村民如石榴籽一样抱团取暖,一手发展好种桑养蚕规模化、标准化,一手打通蚕丝被、桑葚酒、桑叶茶、研学观光等产业链,把“蚕宝宝”吃干榨净,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这不,蚕农田橙化一季就赚了12400元,正开心地数钱呢。

素有“华北蚕桑第一乡”的寺头乡,位于阳城县西北部,芦苇河静静流淌,八芹线穿乡而过。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

寺头乡以党建引领为抓手

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体制机制创新、组织设置创新

建设七村党建联盟

打造寺头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村企“联姻”,咱有实招

由于紧邻芹池、町店两大工业煤炭重镇,很多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或者去附近的煤矿上班,养蚕主力基本变成了妇女或老人。加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蚕桑生产“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等弊端逐渐显现,企业蚕农沟通不畅等问题进一步导致桑园逐年萎缩,蚕农积极性受挫,蚕桑产业形势严峻。

为了振兴蚕桑产业,重塑“蚕桑之乡”品牌,2019年6月,乡党委政府决定成立寺头乡蚕桑农企联合党总支,大胆探索农企联合发展之路。按照“党建引领、企村联建、深度融合、共赢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本乡省级龙头企业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优质资源,采取“总支+企业+农户”的模式,联合黍地、吉庄、安上、董家岭、张家庄、朱村、三合7个重点养蚕大村共谋发展。

在党总支的带领下,仅1年时间,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就顺利流转到1000多亩土地,建成了标准化桑园示范基地和地头科技养蚕大棚。通过标准化饲养,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

“平时家里事情多,老伴也在外做着小生意,根本顾不过来,把蚕宝宝们送去大棚,省心!”黍地村村民李公社满意地说。

在寺头乡蚕桑产业农企党建联盟的倡导下,禹珈豪丝业还推行“仪评收茧”的蚕茧收购方式,真正实现了蚕茧收购的公平、公正、公开。据了解,2019年通过实行仪评仪检收购,寺头全乡蚕农春茧增收30万元,户均增收近300元,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

实践证明,以蚕桑为媒介的村企联建,为蚕桑农业龙头企业和养蚕农户之间搭建起桥梁,让产销更畅通,真正实现了蚕桑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农户的创业增收。村企联建,找到了开启全乡蚕桑产业发展的“金钥匙”,“活”了土地、“富”了农民。

正是看到了“党建引领村企联合”给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好处。2021年4月,寺头乡党委根据“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管理高效、共同发展”的宗旨,按照“地理位置相近、产业优势相融、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原有蚕桑农企党建联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组织机制,能够发挥引领作用,有效缔结企业与蚕农的“蚕桑产业党建联盟”应运而生。

党建联盟,咱有力量

寺头乡蚕桑产业党建联盟以禹珈豪丝业公司党支部和吉庄、黍地、朱村、三合、张家庄、安上、董家岭七村党支部为联盟成员,共辐射蚕农1300余户3000余人。寺头乡蚕桑产业农企党建联盟此招一出,使“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单一化传统蚕桑经营模式向“抱团合作、结盟共建”的多元化新型模式转变,形成激活效应、集聚效应、互补效应,为蚕韵寺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联盟在原有的组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一联盟八中心”的组织架构,并选举产生了联盟理事会,由分管副乡长、蚕桑农企联合党总支书记任理事长,禹珈豪党支部书记任副理事长,同时还配备一名党建指导员和两名党务工作者,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理事,各村组织委员任联络员。

“我们实行理事轮值制,适时协调联盟调整完善活动方案,制定定期会商制、考核约束制等一系列联盟制度,使各联盟支部充分发挥本支部的优势和特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协作合作,共同打造寺头产业党建联盟新亮点,以此推动全乡蚕桑产业的全面振兴。”寺头乡副乡长、蚕桑农企联合党总支书记宋明明说,这是政策所向、产业所需、企业所急、蚕农所盼。

联盟实行“组织共管、活动共建、决策共谋、成果共享、成效共评”运行模式,理事每半年要向乡党委汇报一次产业发展情况,乡党委强化监督指导和考核惩罚,推动联盟产业长足发展,实现各方长效共赢。

经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联盟提出了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利用组织优势,推广大棚养蚕、小蚕共育,实施桑园管理、蚕病防治;推动禹珈豪生丝品质提升,蚕蛹食品、桑叶茶生产线上马投产,蚕桑文化体验园运行盈利。

在朱村村进行大棚养蚕示范;

在吉庄村进行小蚕共育基地培树;

在黍地村抢抓电商e镇机遇,推动蚕桑系列产品线上销售;

在张家庄村打造观光采摘、文化溯源基地。

充分发挥党寺头乡蚕桑产业农企党建联盟的统筹作用和制度优势,进一步建强组织,推动发展,助力寺头乡蚕桑产业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仪评收购,咱信得过

6月20日一大早,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收购的几大茧站热闹非凡,满载蚕茧的农用车、三轮车停满了大院。

“看到了没?春茧收购中准价是48.8元/公斤,还不错!”大伙儿兴奋地排队交售自家蚕茧,像极了大考结束后等待成绩的孩子。

“我们实行每个茧站支部党员、业务骨干负责制,对于大家交售的蚕种进行抽样质检,蚕农们会得到一张条形码,十几分钟后便可以扫码查看测评结果。”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丽说。

仪评收购

不断地向群众传递

“优质优价”定价导向

用数据衡量好坏

用指标决定价格

一举告别“人情茧”“关系茧”

进一步营造了

积极健康的发展环境

“对于企业来说能真正获得高质量的原材料,步入了‘养好蚕,结好茧,缫好丝,卖好价’的良性轨道,缫丝等级提升到最高等级6A级,更利于企业长久发展。”

仪评收购,公平公正,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去年,张家庄村的田橙化仅春茧一季收购,收入就达12400元。

“人家的蚕茧质量就是高,能有这样的收益真是意料之中,咱也得加把劲啊!”村民们打心眼儿里信服仪评制的推行,不禁这样感叹。

除了田橙化,安上村的孔海花一年收入更是突破3万元。

“快看!这季春茧一公斤66.7块,高于以往20多块钱呢!”董家岭村的原廷修激动地说,“有付出就有收获,跟着党走,咱就放心吧!”

“去年桑叶长势不错,有什么不懂的还能去问一问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我一季饲育了两张蚕,一张能有个100来斤,两张怎么着也能赚个四五千,挺高兴的!”吉庄村村民梁海桃笑得合不拢嘴。

为解决村里部分老人看不清、养蚕技术不纯熟的问题,吉庄村投资20余万元修建了小蚕共育室。

“去年为蚕农育小蚕150余张,每张收取费用60元,县政府给每张补贴150元,每张小蚕喂养可收入3万余元,既解决了老百姓的难题,又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吉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小龙介绍。

除此之外,村里还盘活各类资源,进行土地流转,新栽桑园30余亩,同时还与县蚕桑服务中心实行合作制种新模式,饲育原种蚕43张,每张收入2000元,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8.6万元。

凭借天然的组织优势,服务产业发展,保障蚕农利益,打造企业蚕农利益共同体。寺头乡蚕桑产业党建联盟倡导推广实施蚕茧仪评收购,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变“零碎、无序”为“规模、理性”的蚕桑产业发展新“丝”路。

据了解,目前联盟内共有蚕农1880户,高标准桑园4600亩,标准化养蚕大棚39栋,小蚕共育室27个,全部实现全程标准化蚕桑养殖,年养蚕6000张以上,蚕茧产量55万斤,蚕桑产业带动蚕农收入1480万元,户均收入达7800元。通过整合资源,预计可带动蚕丝被、桑葚酒、桑叶茶等蚕桑深加工产业实现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每年接待蚕桑研学观光旅游10万人次。

看着这张“成绩单”,寺头乡党委书记牛鹏飞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寺头乡蚕桑产业农企党建联盟服务平台,在扩大蚕桑产业规模、提升蚕桑产业效能、拉伸拉长蚕桑产业链条上下大力气,充分发挥群雁矩阵效应,全力打造‘蚕桑之乡’新地标。”(郭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