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分级分类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新疆分级分类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培优育强稳疆兴疆先锋力量
核心阅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锻造过硬党员队伍,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近些年来,各地与时俱进狠抓党员教育培训,扩大覆盖面、增强针对性,推动形成多要素融合、多环节贯通、多主体协同的培训新格局,持续引导党员把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担当尽责的实际行动和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期关注版聚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守正创新做优做实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新疆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6,党员分布在天山南北,少数民族党员占比高、农牧民党员数量多,党员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抓党员培训点多面广、覆盖难度大。近年来,自治区党委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健全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相适应的分级分类教育培训机制,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持续筑牢爱党护党、稳疆兴疆的思想政治根基。近5年,累计轮训党员2.52万期、357.46万人次,带动广大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反对民族分裂更加坚决,推动纪律作风更加过硬,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凝聚了强大力量。今年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到新疆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疆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汇聚挺膺担当、勇毅前行、接续奋斗的磅礴伟力。
聚焦破解重视不够、合力不足等问题
压实责任 完善机制
>>>设立党员队伍建设协调小组,构建贯通区地县三级执行体系,制定党员培训“一要点两清单”
“多年来,企业生产经营任务重、职工党员倒班多、学习培训难以集中,党员参学参训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我们对此一度很头疼。”近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组织部副部长陆智睿说,“在区委党员队伍建设协调小组指导下,我们会同行业综合党委、业务主管部门深入一线调研,指导企业依托生产链条灵活设置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设‘车间小课堂’,既压实企业党组织抓党员教育培训的直接责任,又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现在职工党员参学参训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员队伍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自治区党委坚持从责任抓起、从制度入手,始终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2022年至今,召开7次常委会会议研究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及时破解堵点难点问题,示范推动工作整合、力量融合、资源聚合。区地县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党员队伍建设协调小组,每年至少1—2次调度推动,带动基层党组织严管所辖、落实抓党员日常教育的直接责任,构建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相互衔接的领导机制。
坚持从有人干事、干得成事的角度出发,新疆在区地县党委组织部设党员教育中心职能部门,选优配强各级工作力量,健全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导学督学、中心主任季度例会、日常分片包联等工作制度,定期了解各地区各部门单位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推进情况,总结经验做法、查摆突出问题、指导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知责明责才能履职尽责。新疆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巡视巡察、抓党建基础工作检查、民主评议党员等重要内容,优化指标设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作为党组织和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发现问题、逐项整改,着力构建一贯到底、执行有力的责任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精准性,新疆连续9年印发自治区党员教育年度工作要点、示范培训计划、资源制作计划“一要点两清单”,做到工作要点定方向、培训清单定任务、制片清单定选题。适时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评估问效等,动态掌握各项重点指标和项目计划进展情况,及时查找问题不足、改进工作举措,切实以计划牵引加强精细指导,稳步构建“集中示范培训引领、线上日常学习补充、站点经常教育兜底、主题学用活动增效”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聚焦破解覆盖不全、质效不高等问题
扩面提质 统分结合
>>>建立区地县乡村五级视频培训系统,探索“疆外主课堂+疆内分课堂”办班模式,紧贴治疆需求深化“党课开讲啦”活动
刚刚过去的夏天,燕赵大地生机勃发,来自巴州焉耆县的36名基层党员,从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蒋辛屯镇北三百户村实地“取经”归来,对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感受很深,“北三百户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发展复合型、体验式旅游新业态,推动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村民增收、民生改善相结合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我们村毗邻县城,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良好的农业种植基础,这些资源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起来、发挥最大效益,作为党支部书记,我要在这方面下硬功夫。”焉耆镇上四号渠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明说。
党员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引导党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党员需求。新疆始终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区地县乡村五级视频培训系统,实现“视频到支部”,采取“各级党委党校主课堂+远程教育站点分课堂”形式,2023年起每年分领域举办1至2期的基层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班,覆盖各领域党员76.8万名。
为进一步拓展培训路径,新疆面向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骨干,用好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深圳市委党校等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及19个对口援疆省市优质资源,探索“疆外主课堂+疆内分课堂”办班模式,举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城市基层治理、高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训等系列班次,年均举办自治区示范培训不少于40期,推动培训“一班人”向“一类人”拓展,年培训规模从1万多人增加到40万人。
在抓好自治区示范培训的基础上,新疆充分调动地州市主动性,统筹整合援疆资源,每年调训乡镇(街道)班子成员,组织新任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别参加集中培训,先后选派1.8万名乡村组织负责人赴疆外实训,基层党员干部抓稳定促团结、防风险促发展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紧贴治疆需求深化“党课开讲啦”活动,聚焦学习践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总体国家安全观、基层治理等重要论述,组织地州市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各党(工)委积极开展“精品课一月一讲”活动,邀请专家讲理论、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实践、先进典型讲体会,最多时20万名党员线下线上互动学习,培训效能持续释放。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全县2025年农牧民党员对党忠诚专题培训,不仅提高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带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团结好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共同守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3月28日,和田地区策勒县奴尔乡虽力兰干村的党员热孜宛古丽·艾则孜在县委党校交流时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疆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学习培训作为必学常修内容,指导县市连续8年开展农牧民党员对党忠诚专题培训,每年利用农闲时间,依托县乡党校,以党的创新理论、党史教育、无神论教育等为重点,分期分批组织50余万名农牧民党员进行不少于3天的普遍轮训,持续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深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为抓手,在县级党员教育中心设中心课堂,村(社区)、园区远程教育站点设分课堂,培训党员15万名,带动100多万名群众参训,系牢民族团结的心灵纽带。一体抓好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按照线下集中为主、线上延伸为辅,站点集中学习兜底、主题教育学用增效的方式,统筹开展科级及以下干部、党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参训比例达100%,县市兜底培训机制持续健全完善。
聚焦破解供需不配、资源不均等问题
数智赋能 补齐短板
>>>打造“一网四端”党员教育矩阵平台,建设党员教育精品课程库,分层分级整合建立师资库
曾经的伊犁州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信息闭塞、产业凋敝、人口外流,是远近闻名的“石头村”、“荒村”。国家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如何把握、独有的自然风光如何开发、市场变化的趋势如何预判、摆脱困境的出路何在?村党支部只能“干着急”。
随着党员教育数智化的发展和优质培训资源的持续下沉,村干部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迈出了步伐,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苦干实干,培育出1.2万亩的单体连片薰衣草种植基地、100余家民宿等经营主体,回引近百名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华丽转身为年均吸引游客50万人以上、拉动消费超千万元的网红“晃晃村”,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道路。
立足党员教育培训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需要以更加科学、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提升有效供给,推动实现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相统一。新疆主动适应党员教育培训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升级改造远程教育网络,在村(社区)站点全覆盖基础上,推动进机关、学校、国企、“三新”领域,站点数量增加到2.3万个。打造以新疆昆仑网为载体,集成智慧党建小程序、党员教育微信公众号、数字电视频道、远程教育站点四位一体的“一网四端”党员教育矩阵平台,建成47个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实现“云上”培训一键互联,线上线下多网并行、多屏融合的党员教育网络体系进一步构建。
坚持基层导向和实践思维,紧盯形势变化、组织要求、岗位职责、党员期盼,从特色内容、学教阵地、身边榜样等角度科学发力,综合运用疆外引进、部门推荐、团队创作等多种途径和办法,着力建设以学用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以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为专题的具有新疆自身特色的党员教育精品课程库。
在持续改善“物”的条件之外,新疆更加注重“人”的根本因素,分层分级整合建立自治区100名左右、每个地州市50名左右、每个县市区20名左右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组织推动75个援疆地级市党校与自治区64个相对偏弱的县级党校结对共建,在师资培育、课程开发等方面重点扶持。突出政治标准,选聘专兼职讲师近4000名,组建区地县三级巡回讲师团,常态开展“好课下基层、微党课进支部”活动,推动优质师资直达一线,进一步夯实党员教育培训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