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太行红叶网

沁水:厚植沃土 全力构建以才兴业新局面


新闻来源:太行红叶微信      发布时间:2025-11-24      

厚植沃土全力构建以才兴业新局面

——沁水县人才工作综述

近年来,沁水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省委“1+N”人才政策体系要求,突出“资源、产业、生态、机制”四方面优势,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全力构建以才兴业新局面。

坚持需求导向

打造引才汇智“强磁场”

筑好梧桐树,为引凤凰来。沁水县聚焦煤炭煤层气、文旅康养资源优势,精准绘制“产业发展地图”与“人才需求图谱”,集聚起一批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良性循环。

聚焦产业精准引才。实施“家乡情怀引人、特色产业招人、引才链条聚人”组合策略,高规格在北京、杭州、武汉等人才高地开展“双招双引”宣介。精准组织煤层气重点企业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举办专场招聘,成功吸引大批青年才俊。面向山西中医药大学开展定向人才引进,为县医疗集团引进硕士研究生6人。2023年以来,沁水县共引进硕士研究生86名,其中煤炭煤层气、文旅康养等领域企业引进硕士研究生42名。 

▲2025年9月22日,沁水县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办人才宣介活动。

汇聚“外脑”柔性引才。对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张利博士等高端人才来沁挂职交流,通过“以才引才”,柔性引进博士以上人才29名。邀请山西省第三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来沁开展服务,现场为企业提供技术帮扶、破解生产难题。以“乡情”为纽带,依托“沁水籍在外人才联络站”与信息库,通过“常态联系+贴心关爱+精准对接”,有效链接113名在外英才,形成了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

▲2025年4月25日,山西省第三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沁水开展服务基层活动。

产才融合激发动能。聚焦煤炭煤层气优势,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深度合作,成立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中心,高效推进与高德利院士团队在煤层气开发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署《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等系列合作协议。通过合作,沁水县煤炭煤层气产业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优势,有效提升了行业话语权。聚焦文旅康养优势,制定《沁水县人才赋能“科技小院”工作方案》,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合作推进中药材、蜂蜜、香菇、蔬菜等特色产业园建设,与山东大学合作推进文物保护事业。组建沁水县文化旅游集团,配齐配强文旅专业型干部队伍,整合文化旅游人才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沁水县成立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中心,并连续两年举办项目推荐会。

坚持质数并进

壮大本土人才“生力军”

引才为始,育才为本。沁水县坚持“引进+培育”并重,立足沁水特色产业和品牌实际,构建可持续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以人才“内循环”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

深化产教融合育才。推动县能投公司、沁和公司与职业中学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产业发展精准输送急需的技能型人才150名。常态化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团队来沁开展技术交流与指导,通过专题讲座、现场实操教学等形式,帮助本土人才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能力,确保人才队伍紧跟产业发展前沿。

▲2025年10月9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太原理工大学专家与沁水能源企业技术骨干进行交流。

强化实训基地功能。高标准建成集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科普宣传、产业孵化、实践研学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煤层气产业综合实训基地与科普中心,年承接高校实习实训100余人次,开展本土产业技能人才实训2000余人次,有效实现了从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的功能转变。

▲位于山西沁水煤层气产业综合实训基地内的煤层气科普中心。

打造人才培育品牌。落实乡村人才振兴“1513”行动要求,在全面摸底乡村振兴各类人才基础上,实施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建成煤炭煤层气、谷柿醋、根雕等一批技师工作室,成功打造“沁河采掘工”技能人才培训品牌。推进“名师名医名匠”品牌创建,认定省级“乡村工匠”7人、市级“乡村工匠”14人,产业带动作用持续发挥。

坚持服务优先

打出创优生态“组合拳”

厚待人才,就是厚待城市的未来。沁水县以人才政策落实为主线,以构建中小城市一流人才生态为目标,用暖心服务和优质生态留住人才。

兑现暖心政策。深入落实省市“1+N”人才政策体系和市委“人才新政20条”,2023年以来为220余名人才兑现生活、社保、医保、继续教育等专项补贴330万元。对6套人才公寓进行改造升级,为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提供更优质的住房保障,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激活创新动能。

提供贴心关爱。投入200余万元,建成全市首家高层次人才生活馆,设有健身房、图书馆、书画室等设施,定期开设专题读书班、兴趣爱好班,累计服务人才600余人(次)。在政治上强化吸纳,调整补充煤炭煤层气、文旅康养等领域县委联系服务专家19名,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县委党校举办县委联系服务专家国情研修暨人才工作者培训班,落实对专家人才的服务保障措施,让人才“工作有劲头、生活有奔头”。

营造舒心氛围。充分利用传统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事迹,传递沁水爱才、引才、用才的强烈信号。开展“人才服务季”实训座谈会等13项活动,面对面宣介人才政策,倾听人才心声。用好线上宣传平台,开设“金秋十月 ‘沁’幸有你”“才聚盛夏 智汇沁水”人才服务季、“乡村振兴的人才密码”等公众号专栏,引发广泛关注,营造引才回乡浓厚氛围。

▲作为“人才服务季”13项活动之一,2025年8月15日,沁水县召开“才聚盛夏 智汇沁水”青年学子座谈会暨2025年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训总结大会,现场向实习实训大学生、高三毕业生代表宣介人才、就业政策。

坚持党管人才

构建人才工作“大矩阵”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沁水县着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人才工作力量,集聚起全县人才工作强大合力。

优化工作机制。县委定期研判人才工作,坚持人才工作“一盘棋”思想,主动对接融入省市人才战略,建立“一个实施方案、三个工作规则、N个具体办法”的“1+3+N”工作机制。

强化工作格局。根据机构改革进程将26家单位纳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纵贯全县12个乡镇192个村(社区)的人才工作点,形成横向职责明确、纵向贯通到底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统”“分”结合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压实工作责任。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分管领导及联络员,制定年度任务清单和重点任务清单,采取学习培训、领导包联、常态调度、激励保障等举措,不断提升人才工作质效。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新征程上,沁水县

将继续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

围绕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

“求贤若渴”的诚意

“宾至如归”的服务

吸引集聚人才智力资源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沁水篇章

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