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太行红叶网

晋城卫健委:柔性引才破壁垒 借智登高强医技


新闻来源:太行红叶微信      发布时间:2025-11-24      

柔性引才破壁垒 借智登高强医技

——晋城市卫健系统人才工作综述

近年来,晋城市卫健委深入贯彻人才强省强市战略,聚焦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与群众“看大病难”等问题,创新实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策略,通过政策引导、平台聚智、数字联通、国际协同四大路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高效集聚,实现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跃升。

坚持机制创新

筑牢柔性引才“制度基石”

引才为先,制度为基。晋城市卫健委针对柔性引才工作中的模糊地带,率先出台《晋城市公立医院柔性引才实施办法》,从引才标准、支持政策到服务保障全面规范,为全市医疗机构开展柔性引才提供了清晰“路线图”。

该办法充分激发用人主体活力,支持市级综合医院、县级医疗集团围绕学科短板与发展需求,“按需点单、自主引才”,形成“单位主体、需求导向、政策保障”的良性引才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卫健系统累计柔性引进医疗专家183人,开展高端诊疗服务三万余人次,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晋城市卫健系统走进山西中医药大学开展引才宣介。

▲晋城市医疗领域柔性引才签约座谈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

坚持平台共建

打造资源集聚“强磁场”

平台是集聚人才、承载项目的重要载体。晋城市推动各级医院与国家级医疗中心、顶尖团队和高校共建协作平台,推动资源下沉与能力提升。

共建技术培训中心。晋城市人民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共建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通过“专家进来教、骨干出去学”的双向流动模式,累计开展手术带教、疑难会诊等帮扶200余次,接诊患者3000余人次,指导完成高难度手术300余台,派出10余名本土骨干进修,实现心血管领域诊疗水平的历史性突破。高平市人民医院成功引进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王硕神经科学研究院技术指导中心”,系统性提升神经学科诊疗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与北京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2025年9月2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王硕神经科学研究院“技术指导中心”授牌仪式在高平市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建设科研创新平台。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嘉兴大学刘石惠博士团队联合创建“山西省博士创新站”,聚焦过敏性哮喘机理研究,以创新需求为导向、长效合作为特征,推动医教研协同,有效破解基层医院“技术弱、人才缺”的瓶颈问题。

坚持精准嫁接

推动人才资源“下沉增效”

围绕重点学科空白与基层服务需求,晋城市精准引进高层次专家与团队,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

引进领军人才填补空白。晋城市妇幼保健院柔性引进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刘灵博士团队,在全市率先成功开展羊水穿刺、绒毛穿刺等产前诊断技术,启动“免费产前筛查+精准诊断”项目,自2025年4月以来已完成近50例,有效缓解群众为进行产前诊断远赴外地的奔波之苦。

▲晋城市妇幼保健院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刘灵博士团队签约。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阳城县人民医院积极与北京、上海、太原等地知名医院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建立名医工作站、聘请特聘专家和名誉科室主任等方式,柔性引进北京天坛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知名专家团队以及31名省级教授,让专家定期到院坐诊、手术指导,真正把优质资源引到基层,极大提升了县域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坚持数字赋能

开拓智慧医疗“新赛道”

晋城市创新运用5G、机器人手术等前沿技术,打破地理隔阂,将国家级名医“请”到本地手术台。

2024年5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张旭院士远程手术山西会诊中心”。中心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张旭院士团队王保军教授通过精锋®机器人远程手术系统,成功为一位身处晋城的患者实施了5G远程手术。此次手术跨越710公里,是山西省首次成功开展超500公里的机器人远程手术,标志着晋城市在运用智慧医疗手段汇聚顶尖人才资源方面迈入全省前列。

▲解放军总医院张旭院士团队王保军教授主刀为我市一名 72 岁男性肾癌患者进行机器人远程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坚持开放融合

开辟医学交流“国际航道”

晋城市主动对接国际优质医疗资源,将柔性引才的视野拓展至全球,推动医学交流与国际接轨。

晋城市人民医院与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成功签署医学交流与合作协议,以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为纽带,开启了在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国际合作。签约同期举办的“海外人才中国行”活动中,加拿大医学专家团队通过联合沙龙、专题义诊、健康公开课、专科手术示教等形式,为20余名患者提供了一对一精准咨询,并与本院同仁深入探讨,将国际先进的诊疗经验“搬”到了晋城。此举标志着我市在深化国际医学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5年10月21日晋城市人民医院与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合作签约仪式。

仁心聚才,杏林广济

立足新征程

晋城市卫健委

将持续深化柔性引才体制机制改革

扩大合作“朋友圈”

推动更多国家级、国际级优质医疗资源

常态化和制度化下沉

为谱写健康晋城新篇章

构筑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