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有“才”
8月20日至21日
“智汇山西 才聚凤城”
2025年专家人才晋城行活动
将在晋城市举行
众多专家教授、高校学者、相关单位
及企业代表
将齐聚凤城,共话发展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今年以来,晋城市持续深化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锚定“打造全国中小城市一流人才生态”目标,大力实施“引、育、用、留、服”五大工程,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出政策、强服务,出台一项项聚才育才的有力举措,推动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把对晋城的关注向往变为奔向晋城的实际行动,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党管人才
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最突出的短板、最紧缺的资源就是人才。
今年以来,晋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压紧压实各方面责任,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机制创新。制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规则》,完善人才工作联络组织体系,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作用,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推动人才工作事项定期研判、高效协商、科学决策、合力落实。组建303人的人才服务专员(联络员)队伍,做到“平时”服务、“战时”攻坚。
——政策赋能。全面落实省“1+N”人才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强化人才政策、项目、资金统筹,构建完善市级“1+N”人才政策体系。制定人才政策落实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实行人才活动(项目)事前报备收集、事中指导支持、事后总结宣传全程跟踪制度,推动人才政策有效落实。
——品牌引领。聚焦“七个一批”主攻方向,深化“引凤兴晋”“晋城人才”引才、育才品牌创建,赴南京、厦门、青岛等6地7所高校开展“人到山西好风光”“引凤兴晋 城就未来”人才宣介活动,举办第二届连翘产业大会、“煤矿巷道智能掘进技术与装备发展创新”专题研讨会、“校企联动·共育未来”企业求才路演等人才活动,稳妥有序实施凤城英才、凤城俊才、凤城乡才等“晋城人才”培育支持工作。
深耕之下,必有回响。
上半年,晋城市引进各类人才1213名,其中全职引进博士10名、硕士102名;新增技能人才5800余人、高技能人才1600余人。一次“城”与“才”的双向奔赴,让全市呈现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磅礴之势。
产才融合
构筑产业升级“人才矩阵”
积极搭建高端科研平台,成立金属材料涂镀国家工程实验室晋钢分实验室、金属材料腐蚀与控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高端金属材料涂镀创新中心等……短短几年时间,晋钢控股集团开展了一系列前沿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镀层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了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项项重大技术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力量。
晋钢控股集团正是晋城市引才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晋城市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紧扣“1+5”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制定晋城人才计划,编制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目录,将招才引智深度嵌入招商引资工作链条,支持光机电、煤层气、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企业,梳理核心技术攻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人才需求等关键要素,靶向引进能破除关键技术壁垒、补链强链延链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4年,高平市在全国广发“英雄帖”,在全省率先公开招募乡村运营师,鼓励“一懂两爱”型的“乡村CEO”和具有市场化、专业化、公司化思维的“职业经理人”奔赴乡村。2025年,经过层层选拔,5名佼佼者从80多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走上了运营乡村的新赛道,他们不断“输出”金点子、新创意,帮助乡村振兴赢得发展新空间。
此外,农业龙头企业与中国农大等高校对接,组建了生猪产业研究院、山西晋产中药材产业开发研究院、甘薯产业发展研究院;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规划师参与乡村项目建设,探索形成了乡村规划师全程赋能乡村建设的“丈河经验”……
今年以来,晋城市明确培育乡村发展人才队伍等5方面34项具体举措,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充分结合,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入参与全市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乡村效能全面提升,探索形成了一批有效做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搭建平台
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
7月,晋城市与太原理工大学召开校地合作对接座谈会,拟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科技学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晋城技师学院等院校选派一批工科教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企业科技特派员”,参与企业生产和研发;从晋煤、兰花等企业遴选一批技术能手、工艺大师作为“产业教师”进入高校,参与教育教学或成果转化,着力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交流通道……
一项项举措的落地,有力反映了晋城市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引育相结合的成果。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资源竞争,今年以来,晋城市持续用好全市321家创新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突出“刚柔并引”“引育并重”,谋划实施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行动,着力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系统推进,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引育互促并进。
如何打破产教“两张皮”,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也是晋城市一直在探索的核心课题。今年以来,晋城市坚持产教融合科学育才,推动煤炭、光机电两个产教融合平台实体化运行,加快推进煤层气、钢铁铸造、光机电、文旅康养、数字经济等领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煤炭领域,兰花集团联合山西能源学院、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煤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创新实施“订单班+学徒制”模式,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实现招生就业无缝对接,已培养498名专业人才。
光机电领域,晋城经开区联合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英特丽公司等组建省级市域光机电产教联合体,推动开发区园区公司与晋城技师学院共建园区技能培训中心,2025年预计培训光机电领域技能人才100名。
生态优化
营造“晋悦远来”软环境
8月13日,泽州县大阳古镇人才友好景(街)区正式启动。在人才友好景区,专门设立了县—乡—景区—商家四位一体的人才服务联络员队伍,设立人才驿站,联合景区内21家“人才友好商家”,涵盖住宿、餐饮、服务等门店,推出专属优惠服务事项80余项,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的品质空间。通过“人才会客厅”“人才驿站”等载体,以阳阿学堂、阳阿书局为核心,每月举办人才沙龙、创业论坛、人才讲座、民俗体验、咖叙会等活动,让人才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凝聚共识,探索出了一条“以才兴旅、以旅聚才、以才促振”的特色路径。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服务最见一座城市的态度。
晋城市始终把礼遇人才、厚植人才良好生态作为“头等大事”,精准聚焦人才所需、所盼、所急,积极构建全方位、精细化人才服务体系,拿出最高的诚意,亮出最好的政策,吸引人才扎根。今年以来,晋城市持续完善“码上通办”平台建设,整合19个政府部门资源,录入1.83万人才信息,拓展106家服务单位,推出景区免票、医疗优先等12项人才权益,3191人次享受人才政策服务。
第24届全国铸造学术会议暨山西省第36次铸造会议、大学生暑期实习实训、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医夜市”义诊……今年7月启动的2025晋城“人才服务季”活动,集中组织开展人才宣介、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交流、项目对接、平台建设等6方面60余项具体活动。从校地合作的智力赋能,到行业峰会的前沿引领;从青年人才的实践历练,到职业技能的匠心传承……一项项精彩活动,见证着晋城市多元协同的人才工作格局,夯实了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人才根基。
“2025晋城‘人才服务季’各类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接下来还将举办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碳复合新材料成果转化临床转化项目报告会、校企院企双聘活动、创新平台建设等活动,让各类人才在晋城市成就事业、乐享生活。”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时代呼唤新人才
随着各项活动的全面开展
必将推动晋城市人才工作
从“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
迈向“生态红利”的持续厚植
晋城这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
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更优质的生态
迎接八方英才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