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太行红叶网

全域党建丨泽州:全域集结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闻来源:中国城市报      发布时间:2025-09-15      

近年来,晋城市泽州县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

“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工作为抓手

吹响了在职党员服务社区“集结号”

全县86个机关事业单位

3800名在职党员工作之余

下沉21个社区开展服务

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建设美好家园

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措并举  吹起全域报到集结号

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社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靠党员。泽州县制定《关于常态化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开启“党员工作在机关、志愿在基层、服务双岗位”模式,通过线上注册、线下亮身份、动态建台账,构建起立体化、无死角的党员报到体系,推动在职党员向社区全域集结。

线上注册“一键报到”,打破时空壁垒。为破解“党员忙、社区远、报到难”的问题,泽州县依托智慧社区平台,将“双报到”流程搬到线上。在职党员通过扫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匹配居住地或单位结对社区,实现“足不出户完成报到”。社区党组织在线审核党员信息,根据党员职业、特长进行分类标记,建立“线上人才库”。平台实时更新党员报到数据,县委组织部可通过后台查看各单位、各社区报到进度,对未按时报到的党员发送提醒。2024年“四双”服务开展以来,平台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覆盖率达95%以上,让“数据多跑路、党员少跑腿”成为现实。

▲泽州县人民检察院深入结对社区举办读书分享会。

线下亮明“党员身份”,强化责任意识。线上报到完成后,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同步铺开线下见面会,将见面会打造成在职党员与社区“面对面”对接的重要纽带。在职党员手持《社区报到证》,集中开展“三亮”活动。亮身份,向社区居民公开单位职务与联系方式;亮承诺,结合自身实际作出“每年参与社区服务不少于12小时”等具体承诺;亮特长,将个人专业特长和技能登记入册。截至目前,全县在职党员已认领服务岗位9大类1600余个,认领民生事项220余件、帮扶对象480余人,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为民服务行动,让“党员就在身边”成为社区群众的直观感受。

▲泽州县住建局为包联社区居民提供煤气安全宣传、安检等服务。

动态建立“服务台账”,实现精准对接。泽州县以动态化台账管理推动党员服务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社区党组织每周通过网格员走访、居民微信群征集等方式,梳理形成包含“需求内容、紧急程度、涉及人数”的民生需求台账;对照线上人才库与线下“三亮”信息,同步建立党员资源台账,明确每名党员的服务半径与擅长领域。每月5日前,社区召开“供需对接会”,将需求台账与资源台账逐项匹配。比如,将“学生课后托管”需求分配给教师党员,“法律咨询”需求对接给政法系统党员,“独居老人健康监测”需求交由卫健系统党员承担。对匹配完成的服务项目,台账同步标注责任党员、完成时限与居民满意度。2024年以来,通过台账精准对接,已完成老旧小区管道维修、社区健康义诊等服务项目60余个,群众满意率达98%。县卫体局与赵庄社区签订协议,确定“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升级”为年度项目,同步完成老年人疫苗接种、慢性病筛查、健康知识讲座3件实事。

▲泽州县金村镇锦绣社区创新推出“五点半课堂”服务。

四式发力  吹响精准服务冲锋号

在职党员下沉社区报到的核心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服务效能。泽州县紧紧围绕群众需求与社区治理重点,通过“点单式响应、品牌化打造、包联式压责、组团式攻坚”,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从“全域覆盖”向“精准服务”转变。

▲泽州县实验学校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点单式”响应民生诉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评价跟单”的闭环服务机制。通过社区网格员日常走访、线上平台实时征集、居民议事会定期收集等方式,全面梳理群众在生活照料、事务代办、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等方面的需求,形成动态更新的“民生需求清单”。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长、服务能力和居住区域,将需求与党员进行精准匹配,明确服务内容、完成时限和责任要求,确保“群众有需求、党员有响应”。2024年以来,累计办结环境整治、家电维修、政策咨询等诉求145件,办结率98%。同步开展“敲门行动”,组织党员每月走访“一老一少一特”家庭,主动收集诉求,解决困难。比如,金村镇锦绣社区党员在走访中发现独居老人李女士行动不便,就主动认领“代购药品”需求,坚持每月上门代购,累计服务14次。

▲泽州县人社局为包联社区居民宣讲养老保险政策。

“主题式”打造服务品牌。为推动“四双”服务更有成效,每逢双月由包联单位党组织结合重要节点和群众需求开展主题服务月活动,培育了一批主题鲜明、成效显著的党员服务品牌。结合学雷锋日,开展“文明集市”活动12场,组织理发、修鞋、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惠及群众2800余人次;围绕妇女节、重阳节,开展“巾帼助老”“情暖夕阳”活动8场,为社区女性提供健康体检,为老年人上门理发、清洗衣物;依托“一月一实践”主题党日,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14场,累计劝导不文明行为3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推动12个社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泽州县委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队为水东社区居民免费理发。

“包联式”压实服务责任。根据社区功能定位、治理难题和群众需求,统筹分配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结成包联对子,将单位资源、职能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动能。制定“单位包社区、领导包网格、干部包群众”三级包联责任制,包联单位领导按照“一人一网格”要求,认领社区网格,牵头协调解决网格内跨领域、难协调的复杂问题。单位干部职工根据包联分工,结对联系社区群众,通过发放联系卡、建立微信群、定期走访等方式,宣传政策、收集民意、解决难题,特别是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营造“社区吹哨、单位响应、党员行动”良好氛围。2024年以来,累计协调解决物业纠纷、供水供电等问题18件,其中南村镇分管领导通过走访发现迎宾社区某小区物业公司经营不善关闭,立即协调住建部门及时成立新的物业公司,接续为该小区422户居民提供物业服务。县交通局包联金村镇祥瑞社区后,推动社区周边道路硬化2.3公里,解决居民“出行难”问题。

“组团式”攻坚治理难题。针对社区治理中涉及范围广、协调难度大的“硬骨头”问题,设立“党员攻坚组”,汇聚优势破难题。县医院、妇幼保健院组建“义诊下乡”团,每月到社区开展免费体检、慢性病咨询,累计服务群众4200余人次,为136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县司法局、检察院组建“法律宣讲”团,开展“反电信诈骗”“老年人权益保护”等讲座32场,提供法律咨询18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邻里纠纷、劳务纠纷47件;县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组建“安全先锋”团,开展家庭防火、燃气安全等培训28场,组织消防演练17次,排查整改社区安全隐患92处。泽福苑小区道路破损,小区内无公共厕所,面对这些难题,社区吹响“集结哨”,县乡村振兴中心、县交通局、南村镇政府等报到单位闻“哨”而动,先后召开3次联席会议共商对策,最终问题顺利解决。

▲泽州县妇幼院到金村镇锦绣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三化保障  吹奏制度护航胜利号

党员服务社区需要制度机制保驾护航才能常态长效。泽州县通过构建立体化考核体系、动态激励管理、强化结果运用等,为“四双”服务长效开展筑牢根基。

立体化考评体系。建立“三维度、多主体、全流程”的考核体系,实现服务成效精准画像。立足服务质效维度,考核党员完成服务时长、解决群众诉求数量、参与攻坚项目贡献等硬性指标,明确在职党员年度服务不少于4次12小时、包联单位党组织解决民生问题不少于2件的基础标准。立足群众反馈维度,通过线上评价、入户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收集服务对象对在职党员能力态度、解决问题实效的满意度评价。立足社区评价维度,由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响应紧急任务、遵守服务纪律等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评价结果同步反馈至县委组织部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

动态化激励管理。建立党员服务积分制,将考核成绩、群众好评、社区推荐等转化为积分,积分可兑换社区物业费、社区超市产品等。对服务积分高、群众口碑好的党员,评出“先锋示范星”“群众贴心星”“民生攻坚星”“社区服务星”等,奖优罚劣。锦绣社区联手物业公司开展志愿积分活动,志愿服务累计满1小时积50分,积分可用于物业费抵扣、社区餐厅和超市消费,或直接兑换礼品。

刚性化结果运用。将在职党员服务社区考核结果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在社区服务好的党员,在单位内部通报表扬,优先推荐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评选对象;对考核不合格的党员,由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约谈提醒,限期整改。同时,将单位党组织推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纳入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形成“个人争先、单位推动”的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