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说:白发映红心 信仰永年轻
白发映红心 信仰永年轻
——谁说72岁不能热辣滚烫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 毕权敏
如果你问我,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会想起那些平凡却坚定的身影——“中国好人”张新虎,一位拥有52年党龄,用一生去践行信仰的老党员。
他的事迹很多人都知道,但今天,我想带你走近的,是那些藏在他光芒背后,“不足为外人道也”却更触动心灵的故事。
▲张新虎和他最爱的“雷锋”。
我与张老师的相遇,始于2022年的一次采访,那时的他还没有获评“中国好人”。第一次走进他的家,客厅正中那座雷锋雕像最先映入眼帘。在这个有人追星,有人逐利的时代,他的信仰,显得如此朴素,却又如此炽热。
▲晋城博物馆义务讲解结束后,游客和张新虎合影。
你可能曾在晋城博物馆见过他讲解的样子——声音洪亮,神采飞扬,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位始终面带微笑的老人,其实患有严重视力障碍:弱视,超千度的近视加散光,即便戴上眼镜,仍几乎看不清展板上的字。可就是这样的他,完成了超过1000场次的讲解。当我问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他只回答了两个词:“硬学、硬记”,轻描淡写的两个词,背后却是无数个夜晚的伏案苦读,一遍又一遍,直到所有内容刻进心里。如今,他已是晋城博物馆里年纪最长、服务最长的志愿者。后来,当《黑神话·悟空》让晋城火爆出圈,不少游客专程前来,只为听一场张老师讲解。我想,这是因为在他的讲解里,藏浸透着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2023年,张新虎成为了一名平安志愿者和晋城义警。
2023年,晋城市城区公安凤城蓝卫平安志愿服务队邀请张老师担任指导,面对这份信任,他谦逊地说:“我做的都是平凡的事,谈不上指导。既然要做,不如一起实践。”于是,这位七旬老人穿上义警制服,成为穿梭于城市街巷中的“晋城义警”。仅去年一年,他就参与巡逻百余次。在全市里各类大型活动中,总能看到他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着城市的安宁。
▲每年三伏天,张新虎都会沿街为户外劳动者送绿豆汤、冰糖山楂汤。
每年三伏天,都是张老师沿街送绿豆汤的日子。当时,我打电话问他今年的计划,却意外得知:春节后某个夜晚巡逻结束,因为天黑加上视力不佳,他不慎摔了一跤。虽然他笑着说“不碍事”,但那毕竟是一位72岁老人的一摔,作为家人,一定会很心疼,会盼他停一停、歇一歇。可还没等我开口劝,他却抢先说道:“没事,走路小心点就是了。中高考时我不还去助考了吗?马上三伏天要送绿豆汤,计划都已经定好了,雷打不动!”
电话这头,我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信仰”。它不是口号,不是挂在墙上的誓言,而是一个老人摔倒仍爬起来,继续向前走的执拗。
▲每年中高考期间,张新虎都在星河学校考点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免费绿豆汤、冰糖山楂汤。
从2009年开始,他运用所学的中医知识走进敬老院、社区、公园,为人们免费按摩超过800次。高考期间,我在星河学校遇见他,他正高声张罗:“免费的绿豆汤、酸梅汤,还可以按摩!”,我远远望着他的背影,突然鼻尖一酸——明明他才是那个最该被照顾、最需要休息的人啊!
▲这些年,张老师自制了五六十块志愿服务牌。
▲一辆自行车、几支打气筒,这就是张老师的学雷锋流动服务站。
十几年来,他骑坏了六七辆自行车,自制了五六十块志愿服务牌,风雨无阻地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善意的地方。他的生活简单,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而这,何尝不是一种热辣滚烫的人生。
他总说:“我做的都是小事”,可正是这些“小事”,让晋城的街头多了一些温暖,让“共产党员”这四个字,变得如此真实而鲜活。
他是我的采访对象,更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每一次见他,我都不禁自问:信仰是什么?信仰大概就是他这样——用一辈子时间,把“为人民服务”写进生命的每一刻。
我还不是党员,但我的心,早已被他的故事深深叩响。未来的某一天,我也希望像他一样,胸前别着闪亮的党徽,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这就是我心中共产党员的样子——平凡,却伟大;苍老,却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