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三个坚持”扎实开展规范提升行动
今年以来,阳城县紧扣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推进“基层建设规范提升行动”,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与提质量、强功能、扬优势并举,推动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工作全面规范、党员骨干队伍全面过硬,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党建保障。
坚持抓细抓实
规范村镇组织运转
全县336个村(社区)党组织对应“规范提升村级组织运转质效15项举措”开展查漏补缺、自查自纠,夯实阵地根基。
组织1219个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集中学习党徽党旗条例,对不符合规定制作使用的党旗党徽集中回收处置,严格备案管理。以开展乡镇履职事项清单工作为契机,完善乡镇党建办岗位设置,厘清履职事项清单,提升服务效能。

▲东冶镇党建办工作人员统计分析农村党建工作数据,推进乡镇党建信息化管理。
建立健全“工作例会+调研指导+跟进评估”三位一体运行机制,通过蹲点调研、列席指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协助各村(社区)科学谋划支部领办合作社57个。
精准识别2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在严格落实“4个1”整顿举措基础上,实施部领导包片、组工干部包村的工作举措,同步完善防反弹机制。

▲北留镇李家村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核心抓手,在党群服务中心职能提升、空间优化和服务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联建共治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在全县选取4个常住人口不足100人的空心村为试点,开展“带动式联建”“抱团式联建”等组织联建模式探索。
成立董封乡“画家圪塔”艺术康养共创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串联书画写生、山珍加工、后勤服务三大产业集群,带动5个空心村协同发展。

▲阳城县董封乡探索成立画家圪塔艺术康养共创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带动5个空心村协同发展,构建“过客经济到产业生态”的升级路径。
精细划分111个城市网格,压实城市社区四级组织架构,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推动小区党组织实体化运行。充实网格力量,配备社区工作者124人、专职网格员111人,并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制;大力推行驻地单位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67个单位党组织、6467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形成154个共建项目。
着力推动小区党群服务站实现“一站一特色”,提供费用代缴、课后托幼、低费理发、上门帮办代办等便民服务,激活基层“大治理”。

▲阳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党总支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护学。
坚持从严从实
建强先锋骨干队伍
扎实推进党员教育与后备力量建设,健全发展党员政治标准负面清单,实施针对青年骨干和产业工人、新兴领域等重点群体发展党员专项计划,在4个党员人数较多的单位成立党校分校,指导15个乡镇全部成立基层党校。
建立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郭峪村精品示范建设、“一滴水”红色教育等13个实战实训基地,实训党员干部6000余人次,打通党员干部转化运用通道。

▲白桑镇年轻干部在“一滴水”实战实训基地,开展“回忆工程修建、体验劳动场景”党性教育,弘扬革命基因和红色历史,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引导流动党员在工作地、居住地和网络空间充分发挥作用,抓住流动党员“双节”返乡契机,通过集中座谈交流、参与志愿活动等方式,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加大对流动党员党支部的保障支持力度,对上海、太原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拨付专项党费用于开展工作,引导9名流动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芹池镇流动党员返乡期间主动参与村集体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将思乡之情化为助乡之行,用实际行动服务乡亲、扮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