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期主义”抓整改
以“长期主义”抓整改
当前,学习教育整改落实进入攻坚期,万不能有“闯关”心态,或急于销号鸣金收兵,或热衷风暴式突击整改,以“自我感动”忽视群众需要,以短期热闹掩盖长期缺位。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甚至异化为更隐蔽的新变种。作风建设非一时之功、一役之战,必须保持长期主义,警惕“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躁,摒弃“歇歇脚、松口气”的懈怠。
织密制度之网。整改的雷霆手段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推动整改成果制度化转化,构建管根本、利长远的铁规钢纪。对暴露出的制度漏洞、模糊地带,及时“打补丁”“筑篱笆”,细化权力边界、明确行为规范,压缩“弹性操作”空间。强化制度刚性,让制度“长牙”、“带电”,对踩红线、越雷池者零容忍,破除“破窗效应”,确保铁规发力、禁令生威。推动制度协同,打通制度间的“肠梗阻”,使作风建设相关制度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审计监督等深度融合,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制度合力。
保持监督之“常”。如果监督时紧时松,问题必此起彼伏,必须让监督的“探照灯”24小时在线,监督视角常态化,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融入日常监督、巡察审计、专项检查,变“集中火力”为“精准滴灌”,形成常态压力。坚持监督主体多元化,贯通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善用大数据比对筛查,让“四风”问题在“聚光灯”下无处藏身。推进监督重点动态化,紧盯老问题的新表现、新动向,对潜入地下、花样翻新的隐形变异问题,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坚决遏制反弹回潮。(作者: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