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准干部要有“数”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曾有组工干部感慨,“谈话、测评、看材料,方式还是那些方式,深层次问题却难以触及。”一语道破了当前干部考察中的共性困境,也倒逼考察方式向数字化、精准化转型。干部考察既要听其言、观其行,更要察其数、析其质,以数字化手段增强考察穿透力,实现从面上了解到深层扫描的跨越。
传统的“谈、测、查”方式虽基础必要,却容易受主观判断、信息壁垒和表面现象干扰。有的干部善于“包装表演”,问题深藏于工作细节,短板隐身于日常表现,仅靠“老三样”很难精准捕捉。数字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比对、数字化追溯,实现对干部政治素质的立体化研判、穿透式考察,是破解考察困境的新路径。
数字技术并非取代传统考察,而是为其提供更加客观、全面、深入的参考依据,让“两面人”“伪忠诚”无所遁形。要构建干部数字化政治素质档案,整合年度考核、日常调研、信访审计、网络舆情等多维度数据,依托算法模型生成干部“党性画像”。通过分析干部在重大斗争一线的表现数据、在民生服务中的评价数据、在关键节点的言行记录,客观反映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坚持数据化呈现与面对面考察相互印证,既看显绩也看潜绩,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真正把干部的政治品质考实考准。
推动数字化考察落地见效,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干部管理信息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组工干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政治标准置于首位,让数字化手段服务于精准识人辨人;提升数字素养和政治鉴别能力,既善用数据说话,又会用党性标尺衡量,为党和人民选出真正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作者:翟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