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基层党组织书记谈党建+》访谈 蟒河镇党委书记 李敏杰
农村唯一的优势是土地,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在土地,乡村振兴的根本在土地。
土地多,是乡村振兴的优势,但蟒河镇在发展之初面临的第一个大坎就是土地问题——总的来讲就是土地“三大三多一受限”。怎样扭转优势变掣肘的局面,是李敏杰书记、蟒河镇一直以来探索的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蟒河镇以党建引领发展,积极发挥镇党委主导作用、党支部主体作用和党员主力军作用,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摸索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蟒河村的有偿收回盘活宅基地模式,盘龙村的流转土地经营权模式,邢西村的土地入股经营权合作模式,钓鱼台村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等等,在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作出了一些体制机制上的尝试。
本期我们就邀请到蟒河镇党委书记李敏杰同我们交流分享工作经验。
问:李书记,你好!听说你是在今年5月刚到蟒河工作,对蟒河党建工作是如何把握的?
答:5月10日,根据组织的安排,我从町店镇镇长岗位调任至蟒河担任党委书记。蟒河镇是阳城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可以说我是带着使命来到蟒河工作的。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交流,总体来讲,蟒河是三大三多一受限:三大就是区域面积大(总面积235.1平方公里,占全县12%)、耕地荒芜面积大(37490亩承包地中,撂荒土地11028亩,占到了近1/3)、林地面积大(共有林业用地2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8%),三多就是无人居住自然庄多、凋敝宅基地多、闲置房屋多,一受限就是建设用地受限,在项目推进中动辄就是基本农田、集体林地,稍有疏忽就会触碰土地红线,成为农林文旅康项目建设的首要掣肘。
怎么办?怎么推?怎么见成效?市委“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的指示,给我们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当前我们党建工作的重心,就是要用党建引领农村土地盘活利用,盘活宅基地、撂荒地、林地和闲置房屋,解决好用地掣肘、突破发展困局,作出试点乡镇的担当和作为。这项工作,可以说是一场全新的、改革创新的硬仗。
问:那么,这场硬仗你是怎么打的?
答: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把农民手中的闲置土地资源拿出来盘活,面临的阻力可想而知。土地政策又是国家红线,保证粮食安全、保证老百姓耕者有其田,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牢牢把守的红线。
在引领农村土地盘活利用工作中,我首先抓的是镇党委主导作用,这场硬仗怎么打,怎么排兵布局,怎么安排部署,我党委书记牵头集体决策,定方案,定措施,定步骤。先得摸清家底,对全镇的人口、户数、“四块地”等基础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摸排登记,掌握了详实的基础数据,摸清了我镇“四块地”现状。再就是出台政策,组织党政班子成员、专业人士反复研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盘活林地资源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盘活农村撂荒地、用活农村承包地、激活农村四荒地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规范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四个文件,指导农村土地盘活工作。
其次是抓党支部主体作用,组织落实。各支部组织党员代表集中学习,通过印发宣传页、悬挂标语横幅、党员干部入户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盘活四块地的路径和好处,解放了思想,凝聚了共识。
其三抓的是党员主力军作用,在宣传政策上做先锋,在落实政策上起带好头,给老百姓做示范、立标杆。像邢西村的普通党员吉建兵,在党支部部署以后,第一个不讲条件带家人拆除自家的车库,在党员中带了好头,党员群众纷纷效仿,保证了该村拆违治乱工作的推进。
问:看来,这场硬仗打赢了?
答:恩,仗打得很艰辛,但是很有成效。真的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
比如邢西村的甜蜜小镇项目,规划面积3000多亩,而全县的建设用地指标只剩下50亩,要是按照传统的整片供地方式,供地手续肯定批不出来。怎么办?我们积极争取市县自然资源部门的支持,借鉴浙江、四川等地的“点供用地”经验,探索采取了“点状规划、集中审批、分散供地”的点状供地模式,占多少批多少,精准确定占地32处5.7亩,在项目规划范围内报由自然资源部门集中审批,有效地解决了供地难题,大幅减少了用地审批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压缩了审批时限,节约了投资主体资金投入。
又比如押水天马山庄建设,老百姓除了关注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有着深厚的故土情结。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王久成,对祖辈居住的老房子就相当有感情、舍不得,不论怎么给老人讲政策、讲党性,老人就是放不下这个心结。村干部给我汇报以后呀,我就觉得不能简单说他不讲党性原则、不支持工作,还是要把老人们的心结打开。我让村里安排人不光把老人的房子拍了视频、照片,还把整个村子的现状也拍下来,给老人自己看,给他留下念想。老人看了,觉得行,终于点了头:你们拆吧。
正是这样一个事情一个事情地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我们才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押水村的折股量化盘活宅基地模式,蟒河村的有偿收回盘活宅基地模式,盘龙村的流转土地经营权模式,邢西村的土地入股经营权合作模式,钓鱼台村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等等,在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作出了一些体制机制上的尝试。
结语:“农村唯一的优势是土地,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在土地,乡村振兴的根本在土地。”蟒河镇的探索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有效地盘活、用好“土地”这个最根本、最优势的资源,把农林文旅康先行先试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充分,在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上更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