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探索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
浙江探索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
服务“上新”更“上心”
编者的话
作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基层主阵地,党群服务中心能否立足自身功能定位,为群众需求提供精准有效的供给,不仅折射民生温度,更考验治理效能。
去年以来,浙江探索实施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以党组织为纽带、以党群阵地为平台,多层面多途径引育集聚专业化、社会化力量参与服务供给,通过不断扩大“朋友圈”、打通“供需链”,让阵地有资源有能力推出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
今年夏天,浙江各地普遍推出“我在党群阵地过暑假”活动,夏令营、红色教育、非遗手工……党群服务中心里的一系列托管服务,解决了许多家庭看护子女的难题,不少班次一经发布,名额便被“秒杀”。
暑期托管服务的高人气,是浙江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发挥赋能基层治理作用、办好群众“心上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浙江全面加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体系化建设,全省2.85万个党群服务中心从原先主要开展党务政务服务、基层组织办公办事的场所,向集党建、治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迭代升级。
杭州市上城区笕桥街道有20个社区,常住人口20.7万人,“一老一小”群体服务需求十分强烈。
“面对多元需求和有限资源的双重挑战,不能唱‘独角戏’,必须链接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笕桥街道党群中心主任郑燕介绍,中心通过“空间换服务”“资源换服务”等形式,与浙江省锦麟公益基金会合作打造“笕未来·杭州邻里阅读空间”,将200平方米的场地资源转化为公益服务载体,定期开展亲子故事会、创意手工等活动,有效盘活阵地空间与资源。中心还自主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挖掘10位社区达人组建特色师资库,打造“笕伢儿公益课堂”服务品牌,绘画、书法等12类常设课程续开率达95%。
如何保证优质服务项目长期可持续运营?如何实现从“政府单向输血”转向“社会协同参与”?基层的改革实践,同样给出了答题思路。
杭州市临平区崇贤街道崇文社区的合伙人模式,便是其中一条实践路径——社区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成功孵化7个“居民合伙人”,联合运营服务项目,通过“社区出一点、社会筹一点、机构让一点、个人付一点”的办法,持续推出“公益+低偿”的小微服务,让专业机构与居民在党群服务中心“双向奔赴”、多方共赢。
“经过三年培育,党群服务中心逐步减少人员派驻和资金投入,让社区合伙人实现自负盈亏。”崇文社区党支部书记孙红怡说,合伙人模式的有效运转,不仅降低了日常运营成本,还反哺了社区的其他服务。现在,社区已拥有健身房、托育中心等七个项目业态,为居民提供更多惠而不费的服务。
在常山县天马街道渡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志愿服务队伍面向困难家庭的儿童免费提供晚托班和周末课堂等服务;在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潮乡救援队汇集300多名社会爱心人士,并在社区党委指导下成立党支部,活跃在事故救援、防减灾培训等一线……
通过提供更多贴近群众的服务,党群服务中心汇聚了更多人心;而当越来越多党员群众、社会力量走进党群服务中心、主动发挥作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良好氛围也不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