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党建|晋城:构建基层治理“五大体系”
晋城市以党建为引领
聚焦精准化治理、精细化服务目标
通过系统性
整合治理资源、创新治理机制
着力构建组织、力量、责任、考核、服务“五大体系”
推动城市基层治理
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治理”质效跃升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
基层治理“晋城样板”
建强组织体系
构建四级联动的“神经脉络”
抓好组织体系,关键是抓好网格这一最小治理单元。晋城市在解决网格划分“无死角、全覆盖”的基础上,朝着网格管理“精细化、实体化”方向推进,切实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构建区域化党建共治格局。加强“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建设,在街道社区全面推行兼职委员制,通过工作例会、议事决策、联席会商等制度,健全“需求、资源、项目”三清单,定期讨论研究辖区建设和党建工作重大事项,促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形成共驻共建、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高平市迎宾社区召开联席会议,共商社区治理。
提升网格精细化治理水平。结合村改居、新建小区等工作,按“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原则,以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元跟进优化社区网格1199个。针对“一格多区、一区多格”情况,树立“把支部建在网格、把党员聚在网格、把群众的事解决在网格”工作理念,进一步“拉平对齐”小区、网格党组织,推动全市1199个社区网格全部成立党组织,指导249个网格党组织从功能型党组织向实体型党组织转化。按照“规模适度、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将党建、综治、乡村振兴、民政等各类网格整合为“一张网”,形成“多网合一、一网统筹”治理架构。
▲网格员巡查消防设施配备情况。
扎实推进“五有”小区建设。建设有党的组织、有活动阵地、有党员信息台账、有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有应急动员预案的“五有”小区,是党的建设一贯到底、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有效改善的重要抓手。晋城市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居民小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3方面13项工作重点,制定6大类18小类任务清单,推动全市768个小区全部组建党组织,建成568个小区党群服务站。今年,晋城将投入659万元工作经费,将社区党建经费由每年1万元提升到2万元,拿出315万元在全市打造17个社区、29个小区示范点,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服务、开展活动,切实感受到基层治理就在身边。
▲晋城市城区凤台小区党群服务站。
构建力量体系
锻造多元协同的“先锋矩阵”
紧盯基层治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到”难题,通过“力量沉下去、责任提起来”,促进网格员结构更加扁平、管理更加协同。
强化社区治理骨干能力提升。按照“市级示范培训、县级重点培训、乡街兜底培训”的分级培训制度,对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进行全覆盖培训,市级组织25名社区、小区党组织书记“走出去”到浙江大学举办示范培训班,以“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形式开眼界、拓思路、学经验;全面推行“跨县挂职、导师帮带”机制,协调高平市27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城区示范社区“一对一”结对跟班学,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20名基层干部到高平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结对共建学。
▲沁水县嘉峰镇马庄村“两委”干部及后备力量参加晋城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展。
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县级招聘、街道管理、社区使用”社区工作者管理机制,采取择优遴选一批、选举进入一批、定向招录一批的“三个一批”选拔方法,将339名社区专职网格员、12名大学生专职村干纳入社区工作者,全市社区工作者数达到1855人。启动2025年应届毕业生担任社区助理招募工作,经过面审、体检、选岗等程序,从973名报名者招募344名社区助理进入工作岗位。引导社区工作者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推动全市持证社区工作者达886人,持证率达到48%,基层力量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沁水县公开补录大学生专职村干的工作公告。
管好用好多元力量向下延伸。落实落细“四包四联”制度,持续推动市、县、街、社四级领导干部向下包联,抓好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网格制度、建立包联网格台账,让“大事不出乡街”。依托网格(小区)党组织,以小区党群服务站为实体支撑,把编入网格的1.3万余名调解员、民警、物业人员、志愿者“统”起来,加强协调作战、提供专业服务,让“小事不出网格”。推动1083名社区“两委”干部、772名普通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与专职网格员同步设岗定责、包联居民,实现“力量进网格”。
▲高平市十支队伍下沉网格。
▲警网融合参与社区治理。
强化责任体系
打造闭环高效的“权责链条”
聚焦基层权责不清、协同不足等问题,晋城市通过清单管理与数字赋能,构建边界清晰、响应高效的责任闭环,推动治理责任精准落地。
推行“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全面推广晋城高平“接诉即办”经验,运用社会综治平台和智慧调度指挥平台,通过数字手段减少人工操作、提升办事效率,实现“一个入口、三级响应、六步闭环”的网格治理工作特色。“一个入口”,重点是打破网格和“接诉即办”平台的数据壁垒,由接诉即办平台研判分类,调度下沉力量解决一般问题、调度县乡资源处置大循环事件。“三级响应”,重点是建立县乡村三级指挥平台,横向联动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单位,纵向指挥乡街、社区平台,通过平台“吹哨”,调度各级各部门处置。“六步闭环”,重点是有诉必接、马上就办,推行365天、7×24小时接收诉求,限时受理、派单、处置、反馈,由接诉即办平台对办理情况考核评价、建案归档,倒逼各级各部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
▲高平市接诉即办诉求分析平台。
提升“六步闭环”运转质效。通过推广问题上报、案卷建立、任务指派、调查落实、反馈结果、结案归档“六步闭环”工作机制,推动各县(市、区)规范上级交办、群众来访、网格上报事项的统一受理、分类办法:对重大突发事项及时启动应急处置直通上报流程;对矛盾纠纷类由村调解委员会受理按程序调处,品牌调解室及时介入调解,村级难以解决的,报乡镇(街道)启动“三长会商”(派出所、法庭、司法所)有关程序解决;对行政部门职责事项,由网格员上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迅速响应办理;对办结的事项按期反馈和回访,解决到位的,及时分类归档;未及时办结的,网格员跟踪掌握进展,报上级综治中心协调督促办理。
▲“三长会商”(派出所、法庭、司法所)有关程序。
深化“四双”共建机制。立足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推动市县两级63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到驻地社区开展联点共建,明确驻地党组织“六参与”和在职党员“六大员”职责任务,依托智慧社区平台,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多方督单、平台晒单、群众评单“六单”闭环服务模式,建立“社区抓服务拓展、单位抓评价反馈”联动机制,推动5万余名在职党员“云报到”,开展志愿服务14万余次,解决“微心愿”1.5万余个,实现党员报到率和服务时长“双提升”、社区小区治理力量“双增强”。
▲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普法宣传。
▲晋城市城区东南新区学校在职党员在东圣社区开展五点半课堂志愿服务。
▲泽州县人社局在职党员为包联社区居民宣讲养老保险政策。
完善考核体系
激活干事创业的“动力引擎”
晋城市围绕“考人”“考事”两个关键,树立重实干、重实践、重实绩的考核导向,让基层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待遇上有盼头、工作中有劲头。
打破职业天花板。畅通“专职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社区‘两委’干部—行政事业编制人员”晋升通道,通过择优选聘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达18.5人。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乡街审定的“三荐一定”,将197名社区工作者、283名网格员培养为社区“两委”后备干部,力争明年换届有80%以上成为“两委”干部。通过公开招录招聘,今年从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干部中招录了6名公务员,近期将探索开展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聘事业人员工作,进一步拓宽基层干部发展渠道。
▲沁水县举办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培训会。
强化基层待遇保障。实施社区干部待遇提升专项行动,按照“一年提标、两年递增、三年领跑”思路,对标全省一流水平测算薪酬基数,制定印发《关于提升全市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的实施方案》,在已投入8333万元基础上,今年再拿出2000万元,推动社区正职、副职、其他人员平均每月薪酬标准分别超省平均水平367元、503元、299元,切实让社区工作者“留得住、干得好”。
规范基层考核事项。实施考核计划备案管理,将县考街、街考社区的考核事项均整合归并为1个综合考核,每年面向基层的考核只开展一次,考核内容以乡镇(街道)、村(社区)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为基本依据,严格执行“两个不能超过”规定,考核指标设置控制在两级以内,严控考核总量和频次,实现县考街、街考社区指标降幅均达60%以上。
优化服务体系
搭建精准普惠的“服务生态”
晋城市坚持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以居民“办事不出社区”为目标,为居民提供“阵地化、便民化、特色化”全方位服务,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优化党群服务阵地。采取资产盘活、破旧立新、异地置换、化散为整“四个一批”方式,按照有标识、有布局、有设施、有制度、有人员、有地图的“六有”标准,搭载基层党建、民意收集、议事协商、便民服务、志愿服务的五项基本功能,推动全市17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质升级,实行专人值班、开放管理、错时延时服务,差异化设置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模块和服务项目,常态化举办党课宣讲、阅读分享、亲子教育、文化体育等主题活动。设置议事厅、说事角,推行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四事工作法”,建立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主体集体协商机制,共议社区治理“金点子”、共解群众身边急难事,真正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党员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盼着来的温馨家园。
▲晋城市城区北街街道泽颢社区居民在党群服务中心读书休闲。
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全面推广城区“131+6+N”服务体系经验,在乡镇街道设立政务服务超市,在社区安装政务、医保、社保等自助终端,推行窗口办、自助办、帮代办、上门办“四办”模式,实现131项行政审批、医保社保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高效办,“水、电、气、暖、视、网”6项缴费事项社区帮代办。联合住建部门加强物业党建联建,将党建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对全市354家物业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对“好的”强化激励、减少检查频次,对“差的”逢检必查、摘牌退出,先后六批公布79个“红黑榜”物业服务企业,倒逼物业行业优胜劣汰。
▲晋城市城区西街街道前书院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帮办代办服务。
丰富特色服务载体。积极培育引进各类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推广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智能场景,打造托幼、养老、大食堂、大物业平台、“护士到家”等N个特色服务。城区泽颢社区联合区人社局组建社区“就业驿站”,帮助286名居民实现就业,探索“社区合伙人”机制,设立“小刘调解室”“菲菲心理工作室”“泰来文娱练习室”等,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高平兰花社区依托“兰花智慧社区”平台,全面录入社区3063名居民、11栋楼宇、43个商铺、159名报到党员信息,以及智慧门禁、监控探头、人脸识别等107个物联感知设备数据,同步搭建“社区律师服务”“团团帮”“能工巧匠集”等互助功能模块,实现了对“人、物、事、组织”的智慧化管理和高效化服务。
▲晋城市城区西街街道前书院社区开展“护士到家”服务。
▲晋城市城区泽灏社区开办泰来文娱练习室。
以五大体系聚力
为基层治理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