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深入开展“暖新”行动
广东珠海深入开展“暖新”行动
构建有温度的城市港湾
城市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一大批勤恳奉献的新就业群体。在大湾区西岸珠海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穿梭往来,网红主播在写字楼里挥洒创意……他们传递城市的烟火气,塑造着珠海独特的精神气质。
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拥有新经济组织9927家、新就业群体约4.8万人。近些年来,珠海市适应新经济、新业态组织特征,紧盯新就业群体医、食、住、行、学方面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服务新就业群体“暖新”行动,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探索组织载体新形式
“如今,网点站点就能直接参加党组织活动,理论学习送到了家门口!”近日,谈到对网点、平台建立党组织的感受,快递小哥潘旭东说。
珠海抓实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两个覆盖”,通过对快递、物流、网约车、电商直播等行业进行全面摸排,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党建基础数据库,摸排新就业群体党员297名,成立党组织17个,与2024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3%和45%。通过单建、区域联建、行业共建等方式,推动符合条件的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依托新业态企业网点站点打造1230个“党建微阵地”,将党的创新理论传达覆盖到“神经末梢”。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业务主管单位抓党建主体责任,组建互联网、快递等领域的市级行业党委,并向重点行业党委选派副处级专职副书记,抓实行业党建重点项目,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成立网约车司机党群服务中心,中心设置党员图书角、党员风采区,可提供手机充电、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学习等多种服务,为全市约21660名网约车司机构筑起温馨的“家”。
拓宽职业发展新路子
“开网约车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大家对未来发展没有把握。”在珠海工作多年的滴滴网约车司机陈吉明无奈地说。新就业群体的职业发展路径窄、技能单一,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针对这个老大难问题,珠海市牵头有关部门,探索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前瞻性的培训和服务课程,不断提高新经济新业态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98人次。建成“爱珠海、重安全、强技能”特色职工在线教育培训平台,上线课程6200余门,注册人数超28万人,覆盖企业12000余家。
为更好服务青年新就业群体,珠海人社等部门以“网络强村”为支点,组织开展3场电商直播培训,围绕直播脚本设计、短视频引流、私域运营等内容,手把手指导村播提升直播技能。建起“青年夜校·筑梦课堂”,打造面向青年的“技能提升+兴趣培养+社交拓展”的综合平台,目前已开设240节各类型课程,培训学员2900余人次。“现在进入城市的毕业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对未来也有了更多期许。”来珠海从事新媒体运营的大学生哲明说。
撑起服务保障“安心伞”
近日,珠海市香洲区凤山街道梅溪社区多了一名“铁板鱿鱼”小哥,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品尝鱿鱼……“退伍后来珠海做起了外卖,但我仍有一个创业梦,多亏了红色驿站的帮忙!”25岁的外卖小哥陈志龙在梅溪社区如愿开起了铁板鱿鱼夜市铺子,成功走上了创业之路。
陈志龙口中的红色驿站,是珠海市依托全市党群服务中心、工会联合会、团委青年之家,在新就业群体密集的商务楼宇、商圈市场、餐饮街区等区域建设的新就业群体党建阵地。红色驿站免费提供多样化服务物资设施,完善宣传教育、休息阅览、充电饮水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全市共改造或规划新建红色驿站381个,推动形成“十分钟党群服务圈”。
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印发12328热线货车司机接诉即办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增设12328热线电话“货车司机权益保障专属入口”语音导航功能。截至目前,共收到货车投诉工单98单,已办理96单。
常态化开展“医保进万家、健康你我他”珠海医保宣讲“六进”活动,8月以来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3次,覆盖群众超1.6万人次。
对接联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快歇驿站”,驿站内设有学习区、休息区、会议区,面积达136平方米,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成立专门公益服务组织,引导新业态群体为在内地居住的澳门同胞提供矛盾化解、邻里帮助等服务,全力打造珠澳共融的基层治理格局。
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车辆亮标识、服务亮承诺等活动,联合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开展“先锋骑手”“最美快递员”等选树典型活动。持续打造“我与珠海的青春故事”等新就业群体风采展示平台,讲述青年工匠、网络达人等群体的奋斗故事,得到主流媒体关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