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大力实施“一矿帮一村”行动
“一矿帮一村” 帮出新天地——高平市大力实施“一矿帮一村”行动
近年来,高平市依托丰富的煤矿资源优势,采取“党委主导、企业帮扶、多方共赢”发展模式,大力推行“一矿帮一村”行动,通过整合煤矿企业资源,对口帮扶脱贫村,在特色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善、脱贫人口增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11个脱贫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村、示范村,脱贫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24年全部达到100万元以上。
三级联动强堡垒
红色引擎促振兴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在“一矿帮一村”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党建工作贯穿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处级领导抓包联,乡镇书记抓推进,党支部书记抓带头,通过压实创建责任,真正形成市乡村三级书记抓示范创建的整体合力。
野川镇圪台村属于易地搬迁村,村民收入来源有限,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高平市工信局党委、科兴龙马煤业党委与圪台村党支部建立起常态化的党建交流机制,定期开展党建交流会议。高平市工信局党委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圪台村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助力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兴龙马煤业党委主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为高新蔬菜园区购置灌溉系统、温控设备等配套设施,极大提升园区建设水平,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圪台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行动,努力钻研,带动更多村民投身产业发展,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确保蔬菜有稳定的销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圪台村流转土地170余亩,建起了高新蔬菜园区,新建了30栋冬暖式温室大棚,并采取“村集体管理+个人承包”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带领20多户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带动本地劳动力6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产业造血开新局
多元发展提效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高平市充分发挥煤矿企业的资源优势,11个帮扶煤矿与脱贫村紧密合作,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为脱贫村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产业项目,点燃了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走进米山镇窑栈村新修建的庭院艺术餐厅,青砖黛瓦、绿意葱茏,传统古院落搭配现代风格的装修装饰,营造出静谧雅致的乡村庭院风景。2023年,窑栈村在对口帮扶企业龙顶山煤矿的支持下,对收回的13间旧农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使其外观风貌、周边环境、内外道路、绿植景观等都得到全面提升,全力探索“庭院+”发展新路径。同时,立足当地资源,发展连翘种植、养蜂、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另一边,在寺庄镇李家河村的手套生产车间内,全自动手套编织机正在全速运转。随着一卷卷细线进入机器,每5分钟便可产出一副手套。2023年,李家河村借助高平市委、市政府实施脱贫村“一矿帮一村”的东风,在对口帮扶企业申家庄煤矿的帮助下,聚焦煤矿企业劳保用品需求,结合高平市煤矿企业手套、毛巾等劳保用品需求量大的实际,成立荣佳厚针织加工有限公司,用产业带动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实现“顾家”“就业”两不误。2024年10月,李家河村又引进了毛巾生产线,上马了5台生产设备,预计年产量可达12万块,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提供10余个就业岗位。
从2022年—2024年,短短几年间,高平市11个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民生提质绘新卷
和美乡村入画来
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关键。2022——2024年,帮扶煤矿累计投资2100余万元,聚焦“6 + N”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缺啥补啥”的原则,实施了一系列乡村建设项目,让脱贫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村乡窑则头村在前和煤业的帮扶下,开启了一场美丽蜕变。重建的党群活动中心、广场、舞台,为村民打造了休闲娱乐与文化表演的多元空间;5000余平方米的立面老砖片改造,让村子旧貌换新颜,尽显古朴韵味;3600平方米主路铺设与5500余平方米水泥路面改造完成后,村民出行更加便利,也为农产品的运输奠定了基础。
北诗镇野沟村色彩斑斓的墙壁彩绘,将乡村文化和现代艺术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乡村魅力;米山镇窑栈村针对供排水问题进行改造提升,解决了村民长期以来的用水难题;寺庄镇李家河村新建3座公厕和小游园,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曾经破旧落后的村庄,如今变成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如今行走在高平的乡村,蔬菜大棚银光闪烁,文化墙绘诉说乡韵,产业车间机声隆隆。从“黑色经济”到绿色发展,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赢,高平的“一矿帮一村”模式正以澎湃动能,书写着资源型地区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