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太行红叶网

晋城:凤栖梧桐满城芳


新闻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8      

凤栖梧桐,人逐热土

金秋十月

2025晋城“人才服务季”圆满落幕

从盛夏七月的诚挚启幕

到八月“双向奔赴”的智慧激荡

再到九月深耕细作的硕果盈枝

这场由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

全市上下联动的人才盛会

以六大板块、百余项活动为笔墨

绘就了一份诚意满满的“高分答卷”


高位谋划

系统布局夯实人才根基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晋城市深谙此道,将人才工作置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2025年初,市委组织部对全市人才工作进行集中研判,着力破解“一盘棋”机制不够健全、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错位等深层次问题,明确向“统筹”与“融合”深度发力的攻坚方向。

体制先行,凝聚合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厘清组织部门“统”的职责和职能部门“分”的任务,将社会工作部、团市委、投资促进中心等6家与人才工作紧密相关的单位纳入领导小组,并出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办公室工作细则,构建起覆盖面更广、协同性更强的人才工作组织体系。顶层设计的优化,为“人才服务季”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举办2025年晋城市委联系服务专家国情研修暨人才工作者培训班。

政策赋能,优化生态。对标我省出台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N”人才政策,晋城市积极跟进,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实施办法》《晋城人才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持续升级本土化、精准化的“1+N”人才政策工具箱,确保省市协同,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晋城“人才服务季”并非孤立的活动,而是系统性构建“引育用留服”全链条人才生态的关键落子。人才宣介、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人才(项目)交流、平台建设六大板块协同发力,60余项具体活动密集开展,覆盖从顶尖院士到乡土专家、从高校学子到技能工匠的各类人才,展现出晋城求贤若渴的最大诚意和系统布局的战略远见。

▲专家、华商在晋城经开区考察访问,开展深入交流,寻求合作机会。

精彩纷呈

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人才服务季”期间,全市上下联动,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人才活动,形成了城市与人才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赴京引才,“晋”展风采拓合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辛艾艾率队赴京走访清华、北科大等高校,与院士团队达成多项共识;同步开展的北京引才周组织46家企业提供144个岗位,吸引800余人咨询,收获456份就业意向,成效显著。

▲辛艾艾带队赴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范守善就招才引智、光机电产业等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各县(市、区)及开发区结合产业特色开展精准对接:

❖ 沁水县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连续三年开展人才宣介,深化和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在煤层气领域的合作。

▲沁水县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连续第三年举办人才宣介活动,与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深化在煤层气产业领域的合作,并同步召开沁水籍在京人才、流动党员座谈会,广泛凝聚发展合力。

❖ 陵川县赴北京体育大学推进“医体融合”,共商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与健康服务创新。

▲陵川县深入北京体育大学,围绕“医体融合”主题开展交流,探讨运动康复人才培养、健康服务模式创新等合作内容。

❖ 晋城经开区与北京科技大学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领域达成三项合作,建立“企业出题、学校答题”机制。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科技大学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达成三项具体合作意向,包括共建煤炭智能装备产学研技术创新中心、建立“企业出题、学校答题”机制等务实举措。

❖ 城区、泽州、高平、阳城也分别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等建立合作,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寻求突破。

▲城区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医疗合作专项交流,双方在人才进修培养、学科技术提升、专家资源下沉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泽州县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举办“凝聚校友力量 共话泽州发展”泽州一中在京校友座谈会,进一步搭建校友联结平台并寄语期望校友助力家乡发展。

▲高平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召开科研成果转化座谈会,北京科酷恩科技有限公司与高平市产业创新研究院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

▲阳城县聚焦教育提升,与北京师范大学科技集团签约,探索“高校—高中”协同育人新路径。

智汇凤城,产业升级注动能。“智汇山西·才聚凤城”专家人才晋城行活动,邀请数十位海内外专家学者与本地500余名企业代表围绕重点产业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泽州县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年会,汇聚全国400余名行业代表;“中国铸造协会专家服务站”落户山西科立特,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创客中国”晋城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吸引116个优质项目参赛,创新创业活力迸发。面向全国高校开展的实习实训活动,共吸引2542名学子来晋实践,为各领域注入新生力量。

▲铸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研讨会。

筑强根基,技能人才竞成长。全市职业技能大赛设置49个决赛项目,覆盖光机电、文旅康养等重点领域,成为技能精英展示才华的盛大舞台。校企合作迈入新阶段,晋城经开区携手山西科技学院举办“校企联动 共育未来”路演活动,企业走进校园现场“求才”,光机电学院与企业现场签约,共同铺就学子从校园到职场的“快速路”。推动光机电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行,并合作共建技能培训中心,系统培育光机电领域技能人才。

▲光机电(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发展研讨会。

暖心服务,宜居宜业润无声。从热闹非凡的“中医夜市”上飘散出的阵阵药香,到市人民医院与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跨越重洋的“跨国签约”,晋城正以不懈努力,将更优质、更前沿的医疗服务送到每一位人才与群众身边;从2025年山西省文旅发展主题推介活动的精彩亮相,到“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500余场的如火如荼,既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渴求,又让上党梆子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从创建独具晋城特色的“码上通办”人才服务平台,到积极打造大阳古镇人才友好街区,以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温暖人心,共同营造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馨氛围。

▲晋城市“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暨第二届中医夜市活动在市区金凤凰广场热闹开启。

暖心作答

一方沃土的发展活力

历时数月的“人才服务季”,是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更是人才工作的实效检验。今年以来,晋城市以系统布局夯实发展根基,以务实举措汇聚天下英才,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答卷。

——引才磁场显著增强。从“人到山西好风光”“引凤兴晋 城就未来”品牌宣介深入全国多地高校,到“人才服务季”期间“双招双引”小分队精准出击,晋城求贤若渴的脚步从未停歇。到目前成功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200名,其中博士、硕士超百名;市属国企释放1475个优质岗位,各类大赛、实习实训平台吸引全国2542名学子前来实践,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人才梯队正加速形成。

▲王震书记在“智汇山西 才聚凤城”院士专家晋城行活动上发表讲话。

▲晋城市2025年大学生实习实训成功启动,2542名青年学子奔赴各条战线实习实践。

——育才根基不断夯实。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光机电产教联合体高效运行,《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目录》精准引导。今年以来新增技能人才5800余人、高技能人才1600余人,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8个。从覆盖49个项目的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到贯穿全年的分层分类教师培训、科技特派员与高素质农民培育,覆盖全域、衔接产业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释放蓬勃生机。

▲晋钢与北京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中心、大学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用才效能持续释放。人才价值在服务发展中彰显,“智汇山西·才聚凤城”活动促成多项产学研合作,“创客中国”大赛涌现116个优质项目。校企院企“双聘”行动启动实施,推动高校“科技副总”与企业“产业教师”双向流动;多个创新创业项目与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成功举办,让人才的智慧成果在晋城大地落地生金。

▲“智汇凤城·数创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交流活动举办,行业专家作主旨演讲。

——聚才平台加速构建。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系列新进展,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坚实舞台。市人民医院、山西瑞亚力科技等企事业单位牵头申报的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与技术创新中心已进入省厅评审;新获批依托青禾晶元公司建设的“山西省新一代先进复合衬底材料中试基地”,山西江淮重工、康硕智能制造等企业的中试基地也顺利完成年度考核。在市级层面,新认定7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并对早期认定的7家中心完成绩效评估,全部运行良好,形成了梯队衔接、良性发展的平台管理新格局。

——留才生态日益优化。晋城市以“生态红利”替代“政策红利”,持续提升“晋城温度”:通过“码上通办”平台整合19个部门资源,推出12项暖心权益;在服务季整合人才公寓资源,组建303人的市县企三级服务专员队伍;常态化开展健康体检、联谊沙龙等“关键小事”。全市建立系统化的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与协同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从“单兵作战”升级为“集团军作战”,为数千名入库人才提供从“引得进”到“留得住、用得好”的全周期保障,真正实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与幸福。

2025晋城“人才服务季”圆满收官,但晋城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未有穷期。“这场盛会,是新起点,更是再出发的号角。”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积累的共识与动能,持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不断优化‘引育用留服’全链条生态,推动人才工作从‘活动季’的精彩纷呈,迈向‘常态化’的深耕细作。”

未来

晋城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更优质的生态

诚邀天下英才携手同行

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更加绚烂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