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太行红叶网

晋城市委组织部:“管训用留”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新闻来源:太行日报      发布时间:2024-03-19      

为扎实做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后半篇文章,推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由“行动式治理”向“常态化治理”转变,市委组织部在“管训用留”四方面发力,确保到村工作大学生融入快、留得住、干劲足、业绩显。

四级联动“管”。在市级层面,市委组织部制定管理使用办法,对到村工作大学生实行提级备案管理,采取“市包县、县包乡”方式,开通市县两级组织部班子成员包联“直通车”,定期到村蹲点指导、交流座谈、联系沟通,为到村工作大学生提供坚强组织后盾。在县级层面,县级组织部门牵头实施到村工作大学生“一人一档一策”专项服务,针对各人专业特长、个性特点,因人施策、跟踪培养;探索成立到村工作大学生流动党支部、工作服务中心、互帮互促大队等,指派专人包联,强化管理服务。在乡村层面,乡镇(街道)党(工)委成立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党(工)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担任,通过“周例会、月汇报、季交流、半年述职、年考评”做好日常管理考评等工作;村党组织建立在岗履职情况台账,配合做好到村工作大学生在村签到、请示报告、请销假、教育培养、纪律约束等工作。

实操实训“训”。突出岗位练兵,乡镇(街道)机关锻炼期间,安排到村工作大学生在农经、信访等重要岗位轮岗实习,每两个月轮换一批,1386人已完成轮岗锻炼。抓实集中轮训,将到村工作大学生纳入党员干部教育总体规划、“领头雁”培训计划,选调9%的到村工作大学生以“党校理论课堂+示范村现场教学”方式进行示范培训;县级建立党校集中轮训、专班巡回指导、基地实操实训等3项培训机制,成立“党建工作、法律援助、农经农技、审计理财、信访维稳”等业务指导专班,探索推广孵化、参与、移植等6种实践教学模式,已集中轮训2984人次、实践教学1325人次。全面推行“跨乡挂职、导师帮带”制度,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至少帮带1名到村工作大学生,每名到村工作大学生至少安排1名村党组织书记或离任村“两委”主干为帮带导师,并将导师绩效考核与到村工作大学生年度考核挂钩,确保导师真帮真带、学生真学真练。

创新机制“用”。实行定岗定责机制,党员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非党员担任村委主任助理,明确担任报账员、监督员、网格员、信息员、宣传员“五大员”职责,并对工作任务重的村设置半年“双报账员”过渡期;组织实施“五个一”实践锻炼活动,通过摸排一遍困难家庭、开展一次村情走访、记录一本民情日志、写好一份调研报告、办好一件民生实事,破解融不进、推不开、干不深等问题。实行分片协作机制,由乡镇(街道)依据大、中、小不同类型村情况,通过“大带小、强带弱、片区联合”方式,把到村工作大学生力量统筹起来,确保全面、精准开展工作。实行平急结合机制,平时由乡村两级统筹到村工作大学生做好日常工作,遇到重要工作、重点任务、重大活动,由县乡统一力量、集中使用,有规划地安排到村工作大学生参与急难险重任务,在攻坚一线锻炼队伍、发现苗子。

创优环境“留”。强化政治激励,对到村工作大学生考核单列、职员等级结构比例单核,单列发展党员计划,表现优秀的优先入党、优先选入村“两委”班子,优先培养为村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落实待遇保障,工资薪酬、福利待遇等按照当地乡镇事业人员有关政策规定执行,落实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要求,参照乡镇公务员标准发放交通补贴。切实关心关爱,市县组织部门、基层党组织书记定期与到村工作大学生谈心谈话、解决问题;县(市、区)为大学生统一办理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偏远村工作大学生统筹安排集中食宿、定点班车,鼓励县乡灵活运用购房补贴、团购住房等政策解决到村工作大学生住房问题。强化典型宣学,市县媒体开辟专栏,注重在一线选树、宣传到村工作大学生先进典型,通过举办调研报告评选活动、演讲比赛、创业大赛等方式,为到村工作大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干事创业平台,在全市范围营造关心关爱到村工作大学生的良好氛围。